对于AI Agent这波创业而言,创业者可能在成立之初,构思产品时,就瞄准的全球市场★■◆,因为出海已成为必选项,已经有一些出海的先行者证明了这条路径的可行,包括Manus。
这场人员震荡早有预兆。5 月◆■★■,Manus 三位联合创始人已集体移居新加坡;6 月◆★★■■◆,公司官方确认总部迁至新加坡★■◆◆,并同步在加州、东京增设办事处。对于裁员◆◆,Manus 官方回应称 “基于经营效率考量,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
Genspark的CTO朱凯华,在刚刚过去的美国VB Transform 2025 大会上,举了一个用户场景,呈现了如何靠一连串的体验■◆■★◆,把用户留下来:
但下一步对Manus来说才是更为关键的战场,先发优势的蛋糕■★◆■◆■,还能供Manus吃多久还不好说。
据悉,Manus裁掉的大部分是非核心技术岗,这也符合目前AI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公司规模。在虎嗅接触的这一轮AI应用初创公司,人数极为精简,团队在20人左右的比比皆是,与此相比,Manus的120人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属实有些臃肿,人效比过低了◆■◆★,而对Manus来说★★,相比于营销,打磨产品更为重要■★★。这份由一位连续创业者整理的AI原生公司排行榜名单,其平均员工人数为22人,基本都是不超过50人的团队。
这个过程中,用户不是用完一个功能就离开,而是被带入了下一步动作◆★◆★◆★,直到完成一个完整闭环。
4 月 25 日,其母公司蝴蝶效应获得 Benchmark 领投的 7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估值跃升至 5 亿美元。但这笔交易随即触发美国政府审查——根据今年 1 月生效的《特定国家风险投资审查条例》,美国资本对中国 AI 领域的投资需向财政部报备,而 Manus 虽聚焦 AI 应用开发,仍被纳入审查范围。
通过第一期产品迅速获得的用户,只是证明产品好用的第一步■■◆★■,或许还得益于营销方案的成功◆★,后续如何通过一系列快速产品迭代,获得用户的忠诚度■◆◆★◆,是Manus接下来需要证明自己的关键。
梳理Benchmark 的投资★■◆■,已有中国公司给出了避险模版。该机构此前投资的 AI 视频公司 HeyGen,在产品上线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在2023年注销中国公司主体,2024年◆★◆■■,HeyGen获得了Benchmark的融资■■★,并在融资完成后,将总部从深圳迁至洛杉矶。
另一条路则是迅速转型★★★★,寻找一个细分切口,切入垂直场景,深耕行业数据★■★◆◆,构建自己的安全区◆◆。这也是当下AI Agent创业的一个路径。如果我们将YC过往四届Demo Day的项目捋一遍就会发现,2025年之后◆■★★◆★,垂类AI的公司数量占比增长翻倍。很多AI初创公司也是一开始靠ToC的产品起盘,积累用户,后面转到To B赛道■■◆。
相比于DeepSeek的底层技术创新,Manus是产品创新的产物◆★,这种◆■◆★■“套壳★★◆◆”的思维其实并没有错,硅谷最大孵化器YC的CEO Garry Tan曾专门录了一期视频,讲述Manus的产品创新★★,称 Manus 让用户看到了未来 AI 直接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带来的便利★◆。
但随着AI Agent正在深入行业的毛细血管,这场拼存量的竞争核心在于如何在第一步通过冷启动积累足够用户后,形成足够强的用户粘性,通过数据和场景的积累,形成数据飞轮。对Manus来说★■,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留给 Manus 证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毕竟,AI Agent 赛道的窗口期仅有 1-2 年。
不过,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中国团队已经在海外获得初步成功■■★◆,并拿到了融资。当生成式AI从最初的技术突破转向拼应用创新时,是中国人的优势。有硅谷投资人告诉虎嗅■■★◆◆,华人的优势还在于“卷”■★◆★,这种勤奋决定了产品迭代的速度和执行的效率★◆,这是这一波AI创业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不久前◆◆■,Manus创始人和YouTube联合创始人的对谈中,Manus创始人肖弘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说■◆◆■◆◆,今天 Manus 速度好像还有点慢、成本有点高★◆、有幻觉,或者说某些任务不是最佳的执行路径。
迁往新加坡后◆■■◆■,Manus的招聘节奏也明显加快,虎嗅根据亚洲最大招聘网站JobStreet发布的职位上看,Manus的母公司蝴蝶效应(英文名称为:Butterfly effect PTE■■◆◆■.LTD)■◆,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在该网站上共发布了14个职位◆★★■◆★,包括在线邮件回复客服◆■■★■◆、用户体验设计师◆★■■■、Agent工程师、AI应用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薪资最高达到14000美元◆■◆。薪资约为国内同类岗位的3倍。此前,Manus在国内发布的招聘岗位,最高薪资为5万人民币。
其次是外部挑战。不过,后来者走得很快,目前,其直接竞争对手 GenSpark 已展现惊人增速 —— 这家由前百度高管景鲲和朱凯华在2024年创立的公司,根据朱凯华的描述,GenSpark在0广告投入下,20人的团队在45 天实现 3600 万美元年化收入,用户增速是 Manus 同期的 2 倍。创立的比Manus晚了一些■★◆,却后来居上,根据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非凡产研的数据◆■■◆★★,Manus在5月份发布产品后■★◆■,ARR达到936万美元,访问量却连月下降,与其3月份的风头热度凯发k8官网真人网上娱乐,形成鲜明对比◆■■★◆。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说的,很多AI产品的用户粘性不足■■◆★◆★,使得如果有一款让用户发现更好用的产品■◆★★★,很容易迁移。
首先是内部挑战,Manus这种建立在多个模型之上的AI Agent产品,随着任务规模扩大或复杂性增加,跨专业 Agent 的协调变得愈发困难,同时也极可能随着模型能力的增长,其某些产品和功能就被大模型吞噬了★■◆★◆★。
而AI设计公司Krea的办法则是与用户共创,让用户也成为其模型训练的贡献者■■◆★★,它们设计了一套创作者分成机制,如果用户作品入选,用户可获得分成,平台抽取5%-15%的佣金。
距离 3 月凭借 “AI 智能体自主完成复杂任务” 的产品惊艳亮相仅四个月不到■◆■,AI Agent 公司 Manus 就因一场大规模裁员陷入舆论漩涡凯发k8官网真人网上娱乐。近日, Manus 向多家媒体证实,公司对国内业务团队展开优化,120 名员工中★◆■■■◆,除 40 余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其余皆被裁员。
还有一些初创公司选择非美国地区出海,例如虎嗅曾经交流过的一家专注制造业售前AI流程的AI公司■★,其选择的出海标的之一是制造业发达的日本,但也同样面临在地化的问题。一位帮助中国企业出海的日企高管曾告诉虎嗅◆◆■■◆,日本公司讲求信任,主打一个“严进宽出”,一旦认定你,合作关系可能会很长久,但前提是如何打入供应链。因此,中国团队出海日本,要么与客户已建立深度信任关系,要么能找到一个在当地足够权威的第三方背书,否则可能连租个办公室都寸步难行。
一些初创公司为此提供了参考模版,AI编码公司Bolt.new■★,被视为◆★★■◆◆“继ChatGPT之后第二个增长最快的软件公司■★◆★◆■”◆■★◆■,他们针对用户社区■◆■◆,做了世界上最大的黑客马拉松,宣布由 Claude 提供支持,与 Anthropic 合作,为所有Bolt用户带来 Claude Sonnet 4。六月底,Bolt.new还宣布周末对所有人免费,并且黑客马拉松中的25名获胜者每人都可以获得 1 千美元。这些合作策略,吸引用户的效果非常明显,大量的爱好参赛者在X等平台发布作品★■,声量很大。
在这场围绕行业存量的竞争中,Manus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资本也对其创新作出了肯定。
虎嗅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了一条Manus包括融资在内的时间线月份公布内测至今,并没有太多的产品端更新。不过其在融资上的步伐迅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两轮融资。
虎嗅曾与硅谷的美元基金投资人交流,许多中国团队出海,面临最大的是本土化的问题,“比如■★◆★■★,首先是英文要足够好。”其次★■,则是是否了解美国的付费习惯。因此■★■★■,很多美元基金对于同类初创公司,在团队水平和背景差不多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投白人团队的创业。这位投资人表示◆◆◆◆■,如何摆脱“中国基因★◆■◆”的束缚◆★,对许多出海北美的AI华人团队而言,是必须面临的挑战。
在今天 AI 的世界里■■◆,伟大永远无法被计划,许多初创公司如今早已不是其刚成立时的样子。正如Turing◆★◆■,这家给OpenAI和其他大语言模型开发商提供代码服务的公司,估值在今年已经达到22亿美元★◆,其原本也只是一家面向编程人员招募服务的人力资源初创公司■★■◆◆,甚至与大模型没有任何关系。或许再过几年回看,Manus可能也已不是现在的模样。
“中国很多出海企业总是拼命想证明自己的产品是有用的■■★,但欧美企业证明的是这个产品是有趣的。◆★”这句话是曾经一位出海企业主告诉我的。尽管他做的是一款消费品牌◆◆,但用在今天的AI应用上■◆◆,底层逻辑仍然受用。所谓的“有趣”,就是投资人所说的“品味”。技术足够好、模型足够好用,是否解决用户的痛点是一方面,而另一面★◆◆,是足够懂用户,产品的迭代◆★■◆,并不是在每一代产品上叠buff◆■★,而是通过一系列产品解决◆★■★。只是从当前的数据以及Manus产品的更新情况来看,Manus似乎在这方面尚未有明显的动作。在前述提及的,Manus创始人与YouTube联合创始人的对谈中,笔者看到的是Manus希望不断证明产品好用■◆★■◆★,但却没有看到他们对于产品“有趣”的过多思考。
巨头的入场更让竞争白热化★■■★■★。毕竟,理论上大模型可以做一切◆★★■,只是他们想不想◆■■★◆◆。而通用水平AI应用领域★■★■,早已被证明了是“超级富二代”的游戏,同时ToC领域一定是大厂除了大模型,首选的标的——成本低并且收益足够大。Google 近期推出的 AI 虚拟试衣功能■◆◆◆★,已接入旗下购物平台★◆◆◆,利用生成式 AI 展示衣物在不同体型上的效果◆★◆。一旦大厂下场,Manus的安全区直接被击穿。对于Manus来说,因为做得早,先发优势可以让他们先一步抢占用户心智◆★★◆◆■,但这样的时间窗口不会太久■◆■★。
笔者近期与数十位AI投资人交流,大家普遍提到一个“产品品味◆◆■”。对于一款ToC的AI应用产品,关键可能不在于重复造轮子,而在于哪个能够更加吸引用户◆◆★◆,并让他们保持忠诚度。
例如■★◆◆,用户上传了一份营销资料到 AI Drive★◆◆;代理自动识别内容,生成一份简报 + 幻灯片◆★■;用户觉得不错,继续要求“写一封客户邮件”;系统完成后■★◆■★,又提示◆★■■★★“是否要转发到你LinkedIn账号?◆■”
面对围剿,Manus 并非无牌可打。其先发优势积累的 200 万等候用户(截至 3 月数据)是重要筹码。若能将这些潜在用户转化为持续付费会员★◆◆★,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关键在于构建用户粘性,吸引用户,让用户离不开这里。